背景介绍
2018年8月,由生态环境部、自然资源部、水利部、农业农村部和中国科学院等5部门联合组成12个巡查组,巡查重点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批示要求进行整治的自然保护区(地)、长江经济带11省(市)的各类自然保护地、媒体曝光或审计通报的自然保护区以及问题突出的其他自然保护区,核查内容包括:2017年以来新增的违法违规问题核查整改情况;“绿盾2017”专项行动问题整改情况“回头看”;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、机构建设、人员保障、资金保障等情况;“绿盾2018”专项行动问题台账的建立和销号制度执行情况等。为保证巡查工作有的放矢,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了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,结合各地上报的“绿盾2018”专项行动工作报告和前期明察暗访掌握的信息,各巡查组将深入实地进行检查,核实存在问题的点位。
现状了解
自然保护区即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、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、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、陆地水域或海域,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。具有以下特点:
地广人稀,分布范围广
- 物种多样性,囊括多种珍稀动植物
- 天然“本底”,生态结构独特
- 生态环境脆弱,自我修复缓慢
巡检作业现状
(1)采用人力巡逻的巡检方式,自然保护区面积广大,仅仅靠巡逻队员,难以覆盖整个保护区域;
(2)巡检工作具有时效性,在工作时间之外,难以掌握保护区的动态;
(3)巡检工作具有迟滞性,面对突发情况,前后方沟通受限,不能高效处理;
(4)巡检工作不具备统计性,难以统计突发事件状况;
系统功能
1 在线图源
通过引入在线的影像地形图源,构建仿真的三维环境,直观再现自然保护区的地形地貌,使得巡检人员能够快速掌握巡检区域的特征。
2 事件标记
为了更好的掌握保护区内的状况,系统支持带有GPS信息的照片来完成对某个时间的标记。
3 巡检轨迹
通过巡检人员自身携带的GPS设备,记录巡检路线的轨迹,方便巡检人员巡检工作的查漏补缺,也便于巡检任务的安排。
4 传感器接入
对于重点保护的动植物资源,可以通过接入多种传感器,实现对这些宝贵资源全天时全天候的监测与观察。
5 统计分析
根据标记的事件,统计同种类型事件发生的数量,事件的类型、某一类事件的多发区,划定重点巡检区域、重点监测对象,生成相应图表,辅助巡检任务的进行。
其他解决方案: